互联网+时代中国企业必备的企业文化管理六项修炼
最近经常跟很多企业交流,新时期、新阶段企业文化工作应该如何创新才能搞出特色、做出实效。结合多年的企业文化研究与咨询服务实践,个人以为,在互联网+与工业革命4.0时代的双重影响下,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亟待通过完成六项修炼才能实现向企业文化管理4.0时代的新升级。
1. 认知拓展: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认识需要优化、丰富和深化。
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认识要“优化、丰富和深化”,建议大家要从最早的CIS和企业文化体系化建设时代走出来,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四平八稳的模式化、套路化、概念化文化范本中走出来,从言辞华丽、对仗工整、甚至所谓大气恢弘、绚丽多彩的“花架子工程”中走出来……企业文化不应该只有“亚文化属性”、“形象识别属性”、“意识形态属性”、“道德属性”,还应该强化其 “管理学属性”、“教育属性”、“传播属性”等,并注意从文化现象、管理思想方法、思维与行为习惯、形象识别、传播载体等多种角度去研究。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认识不到位或片面,也是导致很多企业走入误区的根本原因。因此,企业文化管理在不同企业和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关注的重点应该有所不同,但它一定会包含企业与企业人共同的信仰与价值观系统、独特沟通语言系统、形象识别系统、做事习惯与方法论系统等,可以落实在企业的“道”、“法”、“术”、“器”、“魂”等不同层面。就像乔布斯的表达:文化不是纸面上怎么宣传,而是看企业信仰什么,如何思考,如何做事等。可以说,一家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有多深,决定了该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能够走多远。
2. 战略变革:新时期如何以企业文化的顶层设计与变革提升来引领和支撑企业成功转型升级需要深入探索。
在当前和未来的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无论对哪家企业来讲,转型和升级都是大课题。但是,转型方向、转型路径和方式方法都需要深入探索、思考。落实到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为配合企业转型升级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任务至少应该包括:如何统一全员思想、凝聚转型发展共识?如何在思考行业与企业商业哲学的基础上重构商业模式?如何重塑和培育新时期的企业共同价值观,并通过不断创新理清企业价值体系,推动企业文化从封闭零散向开放、系统转变,确保企业价值导向更加清晰而科学?如何保持新旧文化的承接性,增加员工的认同感、凝聚力?如何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思想与方法手段,让先进文化理念融入到企业组织体系、制度流程等管理变革的方方面面,实现企业管理与文化相协调,相促进? 转型变革期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领导力如何提升?广大干部职工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如何提升?如何将企业转型与时代变革、员工成长联系起来,营造转型升级的良好文化氛围?
3. 管理升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逐步跨入企业文化管理时代,将更加关注于文化与管理的衔接融合。
相信很多人对企业文化基本理论以及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已经有所认识,但同时仍然有很多人惯于“就文化说文化”,将文化与战略、管理和营销等割裂开来,导致本来可以很实的文化越来越“空虚”。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没理解文化管理的作用机理,不清楚文化管理如何才能发挥有效作用。企业文化与管理本就应该是融为一体的,不应该是“两张皮”,现在很多单位都在谈企业文化落地难,其实首要的问题是“现有的企业文化很难落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今后将会越来越务实、科学,评价一家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好坏标准,不是单纯看口号多么响亮、内容多么完整、形式多么新颖、获奖多么丰厚,而是更加关注企业文化在驱动发展、支撑战略、改善管理、推动创新、凝聚人心、增强素质、塑造品牌等方面的实际成效,也就是说企业文化既需要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又需要支撑、辅助企业达成发展目标。“十三五”阶段,我们建议企业文化管理实践领域最需要关注的文化管理研究课题至少应包括:企业文化战略的顶层设计;母子公司文化管控;并购重组中的文化融合;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跨文化管理;企业文化精益管理;企业文化对标管理;党建管理科学化与党建品牌打造;社会责任管理创新与企业公众品牌打造;企业文化与品牌管理的有效融合;企业文化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一体化和智慧化……
4. 总结经验与方法论:新阶段中国企业需要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形成自己的独特方法论。
目前大多数企业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时,往往只是构建起了企业的理念体系、行为规范体系、VI体系等,在方法论层面,很少有企业去总结和探索,但往往这些 “方法论”体系却总是最实用,最能发挥效用的。大家知道,管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丛林理论”,也就是说,管理学科不像其他学科如经济学,已经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而是各成一家,依然是理论的丛林。尤其在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管理学中很多成熟的理论体系可能都要被打破或重新认识了。在理论被“丛林”化之后,“管理方法”自然成为大家研究和探索的焦点。
对于一家企业来讲,除了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需要不断思考“who”、“what”、“where”等之类的终极命题外,更多的时候,还是喜欢从“how”层面关注对企业历史成功经验的总结和对现实经营管理问题如何解决的思考。
近两年我们在做管理咨询的时候,碰到有些比较务实的老板,就特别看重让我们帮他们去总结他们的“发展之道”、“管理模式”或 “商业模式”。也有一些企业,他们找我们做的是传统的企业文化建设,但为了更好地帮他们的企业文化更好地落地深化,我们也会帮他们提供一些增值服务,总结和探索一些管理方法和工作方法。
何谓方法?简单讲,就是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和途径。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方法论,一般包括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我们这里讲的企业文化管理的方法论,主要指的是企业的管理方法和工作方法。如海尔的日清日高管理法(“OEC管理模式”)、联想“复盘”、华为项目管理法、《万达工作法》、“手指口述安全确认管理法”等。其实,我党建党至今就有很多方法值得我们今天的企业借鉴学习,如“十大军事原则”、“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种试验田”、“解剖麻雀”、“蹲点”、“点面结合”等,具体而生动。
5. 富有态度与温度:文化的识别、价值导向与驱动激励作用将会被更加重视。
文化是有态度、有思想、有灵魂的,既传承着历史,又牵系着未来。每家企业的文化也应该是个性气质独特,且价值导向鲜明清晰的。
同时,文化不应该是冷冰冰、不接地气儿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都离不开人,都需要内、外部各层面的广泛参与,都需要被广大干部职工、客户、合作伙伴、甚至是社会大众等所关注到、感知到、体验到、激励到、温暖到……也就是说,文化不应该只有思想和筋骨,更应该有血肉、情感和灵魂,文化既要承载梦想,更要温暖人心。譬如中建钢构,我们既看到了他们作为钢结构产业集团的“铁骨”,更看到了钢构人的“仁心”,就像王宏董事长讲的“中建钢构的第一要务是培养人,顺便做点钢结构”;在招商银行,他们提出的“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应当顺应和激励人性中高贵的一面”、“让员工做自己的主人”等都让我们看到了招商银行人文光辉的闪耀;同样在华融湘江银行案例中,我们对于他们在积极践行“辛苦理应得到回报,贡献理应获得表彰,成绩理应充分肯定”的关怀文化,提升员工归属感、幸福感、尊严感、成就感,认真为员工办实事等方面印象深刻。
6. 传播创新:企业文化传播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
企业文化传播将是企业面临的长期课题,在当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创新的关键阶段,企业文化传播工作被赋予了更崇高的意义和更多层面的内容。尤其在当前工业4.0和互联网+时代,作为具有典型识别性的“文化品牌”和“经典名片”,企业文化在增进与社会大众的沟通,树立良好企业形象,促进社会的发展的作用将被强化。同时,企业文化传播工作也需要引入互联网思维,讲好文化故事……加强和创新企业文化传播工作,建议各家单位最应该做的工作包括:企业文化整合传播策略规划;企业文化媒体传播平台搭建规划与实施;企业文化主题传播活动(仪式)策划实施;企业文化与品牌故事挖掘及品牌文化打造;企业环境文化宣传布置规划;企业文化氛围营造与改善等等。